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当你悟得《西游记》中阿傩和伽叶两尊者的对唐僧索要“人事”的深意,你对佛法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了
--> 本頁主題: 当你悟得《西游记》中阿傩和伽叶两尊者的对唐僧索要“人事”的深意,你对佛法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了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骚人墨容


級別:新手上路 ( 8 )
發帖:233
威望:33 點
金錢:278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2-02-12


当你悟得《西游记》中阿傩和伽叶两尊者的对唐僧索要“人事”的深意,你对佛法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了



《西游记》第98回,唐僧见了如来,如来让阿傩、伽叶陪唐僧去藏经宝阁取经书。两尊者带着唐僧看完经书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:圣僧东土到此,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?快拿出来,好传经与你去。

“人事”实际就是索要财物。

唐僧说没有,结果两尊者又说了一句:好,好,好!白手传经继世,后人当饿死矣!



此时孙悟空看不下去要去告状,两尊者就不再言语取经给唐僧。

这是第一次取经,取的是无字真经。第二次再来取经,唐僧将唐王李世民的紫金钵送给两尊者,才取得有字真经。

很多人看到这一段大为生气,唐僧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雷音寺,取真经却索要财物,这种索贿的风气应该坚决打击,也有人说佛门堕落了。我记得电视剧中的两尊者的扮演者扮的形象也有些怪异。

 


这一桥段的确让很多人困惑。

阿傩是佛佗的十大弟子之一,善记忆,多闻第一,为付法藏之第二祖。

伽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,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,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。

这两位尊者都是觉悟之人,他们索要“人事”去有什么用?

雷音寺还有店铺?还是娱乐场所,或者饭店?等等。我们人世间被视为最珍贵的财物在佛佗眼中是财物吗?珍贵吗?



如果一个修佛法视财物为贵重,他一定会贪图,肯定连佛法之门都没有摸到。阿傩、伽叶都是登堂入世的。既然没有用,为什么还是执著索要财物?

如果你能想到这一层,你就知道两尊者做的事情是很有深意的。

 


唐僧西天是为了取经,取经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读吗?

当然不是,唐僧西天取经不是为自己取,因为自己已经成佛,他是为大唐百姓,大唐皇帝求的。

唐僧的心是坚的,他知道大乘佛法重要,才会不远万里去求取真经以渡世人。

世人知不知道佛法重要?

按《西游记》中的设定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重要,因为第一回孙悟空去南赡部洲学艺混了八九年一无所获,他看到的是: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,更无一个为身命者。



大唐也在南赡部洲,情况估计也差不多。

唐僧将真经取回去之后,随便分发给百姓,你觉得百姓会视真经为宝物吗?我们举个例子:

有两个摆件,一个你花了20块钱买的,一个你花了20万买的,都摆在桌子上,如果有一天这两个摆件同时掉落,你会优先抢哪个?

毫无疑问,一定是抢那个20万的。

理由很简单:贵。



贵,难得,就会珍惜。

 


两尊者实际在点拔唐僧怎么向只为名为利之人传播真经的方法,也就是渡人之法门。要让他们觉得贵,只有觉得贵,他们才会重视,才会沉下心来去看,这样慢慢就入门了。否则白手传经,无人重视,经文就传不下去了。



如果传给唐僧这种信仰坚定之人就不需要索要人事,直接传经了,传的自然是无字真经。无字真经只有看破名利之人才能读得懂。

真正志坚之人就如同禅宗所说: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。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这就是无字真经。

看到唐僧取走无字真经,燃灯古佛大笑道:东土众僧愚迷,不识无字之经,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。



执于名和利之人,你传其无字真经,自然不识,只得传有字真经让其先看文字,慢慢入门。

这是第一层用意。

 


第二层用意就是两尊者在点拔唐僧觉悟。

唐僧已经过了凌云渡,脱了凡胎成了佛,但是他的思想并没有跟着身体一样成佛。他还有牵挂,他的紫金钵就是唐僧的执念。

紫金钵是唐王李世民送给他的。李世民是皇帝,佛法讲众生平等,但唐僧死死保住这金钵,有没有悟得众生平等?

他还在意世俗的地位差别,他还念着李世民对自己的情,这些是一个成佛之人应该拥有的吗?这些都是着相和念头,不应该出现在脱了凡胎成佛之人的身上。



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个时候,唐僧虽然脱去凡胎,但实际并没有成佛。成佛是在二次取经之后。通天河遇鼋湿经书才是第八十一难。

 


当第二次两尊者索要人事时,唐僧悟了,他说:

弟子委是穷寒路遥,不曾备得人事。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,教弟子持此,沿路化斋。今特奉上,聊表寸心,万望尊者不鄙轻亵,将此收下,待回朝奏上唐王,定有厚谢。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,庶不孤钦差之意,远涉之劳也。



割舍紫金钵就是唐僧的悟,他悟得自己尘缘应该尽了,同时他也悟得传法之要意,那就是要让唐王李世民进行厚谢。

因为对执于名和利之人,只能让其觉得贵,才能将佛法传下去,让他们感兴趣。



《西游记》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当尊者收下紫金钵时,“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,管香积的庖丁,看阁的尊者,你抹他脸,我扑他背,弹指的,扭唇的,一个个笑道:“不羞!不羞!需索取经的人事!”

他们为什么嘲讽两位尊者?

 


因为他们心中还有钱财的概念,他们认为两尊者贪财,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心中有贪财之念才会看到如此,这就是执相。

笑的人中没有一个是“佛”,而是力士,看阁,管香积这些没有觉悟之人。

何谓佛?觉悟即佛。



第三层意思就是真经是无价的。

唐僧来取真经,世间还有什么比真经更贵重,自然没有了,所以唐僧应该拿出身上所有贵重的东西拿去换。他的袈裟是观音给的,本是佛门之物,这个自然无需送。剩下的紫金钵就是最贵重的,这是一个象征,因为是皇帝送的。



你只有能舍弃自己最贵重的去换真经,这说明真经在你心中的地位是无上。只有无上地位,你向佛之心才坚,你才会认真去研读,修行佛法。否则心中一定会有疑惑,心不坚,越修越远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赞(0)
TOP Posted:2022-03-17 12:17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