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香港为何不能效仿新加坡放松防疫限制?
--> 本頁主題: 香港为何不能效仿新加坡放松防疫限制?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炙热的马蹄铁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438
威望:229 點
金錢:333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1-08-14


香港为何不能效仿新加坡放松防疫限制?



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有违规请版主大人手下留情!
本人对文中观点不持立场!

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前天就新冠疫情发表讲话,宣布新加坡放宽防疫限制,接下来将果断地迈向“与冠病共存”。从下周二(3月29日)起,社交聚会、堂食和家庭访客人数,将从目前的5人增至10人;人们在户外可选择不戴口罩,但室内仍须戴口罩。

  由于新加坡是香港多年来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,两地的地理民情也十分相近,这个消息一出,不免令不少港人心动。新加坡可以放宽防疫限制,香港为什么不能?香港动作慢了,会不会在竞争上输新加坡一步?

  有这种忧患意识,说明是真心在思考香港的未来。但我们做任何事情,都必须把握好“时、度、效”。同样办一件事情,看似方法相同,如果时机把握不准、分寸拿捏不对,最后的效果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。香港还远远没到可以“与病毒共存”的时候。不妨把香港与新加坡做一比较来回答:香港现在为什么不能放宽防疫限制?

  群体免疫力不同

  李显龙直言:“新加坡迎来了抗疫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本地绝大部分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,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人也打了追加剂。奥密克戎(Omicron)毒株引发的疫情已经达到顶峰,开始缓和下来。许多人也曾染病并已经康复,所以我们的群体免疫力更高了。”可以说,这是新加坡放宽防疫政策最大的底气。

  反观香港,已接种一针的人占九成,已接种第二针占八成,第三针的约占两成。如果再分析以下“一老一幼”的数据,更能看出问题。接种两针的70岁以上长者占69%,3至11岁的儿童仅11%,第三针的比例更是低得可怕。

  全球公认奥密克戎病毒是迄今致死率最低的新冠病毒,形容感染奥密克戎如同得了一次“大号流感”,但这个“大号流感”却没有饶过香港人。最近,港大助理教授薛达发表一篇题为《为何香港新冠病毒死亡率如此高?》的文章,将香港的疫情与新加坡、韩国、英国、美国、丹麦及新西兰等地比较。香港百万人口死亡人数最高,以3月11日为例,本港每100万人有35人死亡,单日计比其他地区高出最少2.5倍。

  同时,有许多医学专家研究发现,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了,但与德尔塔(Delta)病毒大流行期间相比,新冠死亡的总人数并没有明显降低。因为,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,染疫人数基数很大。

 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,香港还远远没有形成“群体免疫”的坚强屏障。在这种情况下,过早放宽防疫限制,意味着香港还会有很多人会染疫死去。第五波疫情已导致本港6000多人离世,这个数字每日还在攀升。香港能够承受死亡之痛吗?

  医疗资源不同

  新加坡本地确诊病例在2月22日达到2万6千起的高峰,之后逐渐趋缓,过去一周的每日新增病例介于7千多至1万3千多起。李显龙讲到:“更重要的是,本地医疗系统始终保持坚韧,尽管在奥密克戎疫情最严重时,承受相当大的压力,但仍挺过了难关。如今医院的负担依然沉重,不过看诊压力已减缓。”可以看出,新加坡在疫情高峰时也没有发生医疗挤兑现象;医疗系统的坚韧性,香港无法与之相比。

  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,香港医疗系统至少存在三个短板。第一,医疗资源总体不足。确诊个案从每日百例、千例、到万例仅用了十几天时间。每日个案逾1万例时,医疗资源就力不从心,到了每日确诊5万例,更是不堪负重。第二,医疗系统整体统筹协调不力。当公立医院病床不够用时,部分私立医院并未及时“接盘”,令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,轻症转重症,重症转死亡。第三,对安老院的医护资源配置远远不够。疫情并非不可预测的“黑天鹅”事件,而是可以预测推演的“灰犀牛”事件,全球各地疫情证明,老年人是最易“中招”,也最易转成重症死亡,但香港没有事先做好安老院的医疗资源配置,死者绝大部分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  香港医疗资源不足,幸而有祖国及时伸出援救之手。在中央的及时协调下,内地几批专家赴港指导,提供了宝贵经验;内地数百名医护人员支援香港,日夜奋战抗疫一线;内地援建的方舱医院已全部交付,床位超过2万个;特区政府还将请求中央派遣中医团队支援抗疫。最近,香港的私营医院也开始接收新冠肺炎患者。香港医疗资源紧缺状况暂时得到缓解。

  尽管如此,香港仍须善用医疗资源,决不能挥霍来之不易的医疗资源。如果认为有内地的医疗资源“兜底”,就放松防疫限制,岂不让无数人的辛苦努力白费?岂不令内地援港的人员心寒?

  国情港情不同

  香港与新加坡固然有许多相同之处,也有许多不同之处。就抗疫及疫后恢复经济而言,至少有两大不同之处。

  第一,香港拥挤的居住环境更易传播疫情。香港人大多居住在大厦里,楼下就是商场、马路,缺少空旷的休閒地带。更有不少家庭蜗居在“纳米房”、“㓥房”、“笼屋”里,一人中招,全家染疫。新加坡号称“花园城市”,人均居住面积远高于香港,不可同日而语。尽管如此,新加坡此次放宽防疫限制,依然要求在室内场所必须戴口罩,就算在户外,若人多仍应戴口罩。

  第二,香港“通内地”重于“通海外”。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,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更为紧密,而中国内地是疫情爆发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;同时,香港的民生保障也要依赖内地。内地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不动摇,香港若过早放松防疫政策,与内地通关则遥遥无期,这对香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。新加坡则不同,不用考虑这个因素。

  第五波疫情给香港留下了惨痛教训。说到底,还是抗疫理念左右摇摆、社会共识难以凝聚。现在,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,香港抗疫终于稳住阵脚了。近日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、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明确要求,要围绕“三减三重一优先”的工作重点有序铺排下一阶段工作。香港一定要聚焦这个重点,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不动摇,打赢这场硬仗;切勿盲目乐观,千万不要看到人家放松就蠢蠢欲动;还是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来谋划下一步的抗疫策略吧!

赞(0)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33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PWT哈哈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120
威望:113 點
金錢:174 USD
貢獻:4 點
註冊:2021-10-05


国人自有自己的思路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34 #1樓 引用 | 點評
文明灯塔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493
威望:279 點
金錢:2699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0-04-03

不看内容只看评论!
香港已经不是之前认识的香港了。
不过,从这次防疫来看,香港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没有死心,就是消极核酸来表明他们的态度!
香港政府这次也没有完全听从它们的主张进行全民强制核酸检测,说明香港政府也有些对它们不满了。
尤其是乌克兰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,硬是扛下了恶露死的野蛮入侵,这给了香港人一定的信心!
可惜的是,他们离它们太近了,这是香港人最大的悲哀!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39 #2樓 引用 | 點評
梁山伯住阳台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221
威望:124 點
金錢:371 USD
貢獻:372 點
註冊:2015-09-10

干脆也别治了,大家一起摆烂,谁死谁倒霉,不死的就苟家里敲键盘,病毒起码不会顺着网线来干掉自己。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40 #3樓 引用 | 點評
鼓掌要大声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8748
威望:853 點
金錢:26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0-09-15

感谢分享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42 #4樓 引用 | 點評
太长不可以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052
威望:112 點
金錢:6568 USD
貢獻:4201 點
註冊:2011-11-22

罚你再看一下新闻,现在已经放松防疫限制了
TOP Posted:2022-03-26 17:44 #5樓 引用 | 點評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